保险是骗人的,这也许是大多数人对保险的印象。有这种想法的人大概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买了保险以后,后面理赔的时候发现和当时业务员说的不一样啊,从此就认为保险是骗人的。第二种则是听到身边各种各样的关于保险骗人的说法,就慢慢的有了这个印象了。
其实保险作为一个产品,本身是不会骗人的,大部分人买保险受骗还是因为对保险不够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整理一些客户的家庭保单,并进行了数据统计。
你看,这些保单,都没少交钱,问题还是一大堆。以为自己走在了有保障的康庄大道上,没想到两步一个坑,一个不注意就掉进去了。
原因总结起来很简单:因为大多数人对于保险没有正确的认知、认识。
就像我们去买药,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到底哪里有病,就知道不舒服难受。
碰上好医生呢,就好好了解情况然后给咱们对症下药;运气不好碰上庸医,他也不讲你到底哪里除了问题,就给你推荐他手里最贵的“万金油”,告诉你不管啥病,都能治。
这一听,人家医生都说了啥病都能治,那不买还等啥呢?
情景换成买保险,一样的道理。碰上不负责任的代理人,啥也不问,就给咱们推荐他手里那款啥都能保的“万金油”,告诉你一份保险保所有,一来二去,心甘情愿的就把钱交了,还得对着这位代理人谢谢再谢谢。
他们就是利用你不懂保险这一点,能坑一个是一个。
我三叔2015年的时候,胃实在难受,去检查了。查出来是萎缩性胃炎。老医生语重心长的叮嘱他,爱惜自己的胃,变癌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这事后来被他朋友老刘知道了,老刘在保险公司上班,之前和三叔推荐过买保险,但三叔没买。这次他算逮到机会了,和三叔说他的这个保险就是保障大病的,到时候真确诊了,就赔你钱,让你有钱治病。这一句话说到三叔心坎里了,周末就去签了保险合同。
保险合同拿回来,心里踏实了,能吃下饭了。加上我三婶上心,每天做饭都比较注意,一直养着,这个胃病倒也没啥大事。后来三叔儿子回家住了一段时间,看到了这份保单,就问他爸什么时候买的。三叔就前因后果讲了一遍。我这堂哥听着就觉得不对劲,心想你有病了人家还给你保,难道等着双手把钱赔给你吗?随后堂哥仔细看了健康告知,发现三叔的情况根本就不符合承保条件,出险也不会赔,当时也就给了三叔一万个白眼吧。
还好刚交了两年的钱,退保也算即使止损。这种事肯定不止我三叔这一件,这种忽悠人的代理人也不止老刘一个。这样的人多了、事多了,保险骗人的坏名声就传出去了。
买保险容易踩坑的原因,归根结底就两点:自己不懂,业务员不负责。
业务员我们没办法,所以还是自己努力努力比较靠谱。这里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下大家买保险容易掉进的5个坑,希望给想买保险或者已经买了保险的你有所帮助。
坑一:钱都花在孩子身上
凡事先想孩子可能是在做了爸妈以后思想转变最大的地方之一了。很多人接受保险、买保险的契机也是因为有了孩子,觉得要给孩子买保险,做保障。
很多保险公司也就是抓住了当父母的这个心理,给咱们推的少儿保险都是“一拖三甚至一拖四”的产品,保费也贵的离谱,动不动一份保险上万了。
啥叫一拖三、一拖四呢,就是一份保单里,一份主险带了三四份附加险,给你一种什么都保的感觉。
以最著名的**福来看吧:
你看,这一份保单里那么多样产品,保费也是不甘示弱的过万了。
正常来说,一家三口的保险都配齐,也不过万元出头。现在光孩子的一份保险就把预算都花光了,大人就只能裸奔了呗。
这绝对是不行的。
首先,家庭成员中,一定是先把家长的保险配全了。丈夫和妻子的先后顺序取决于谁是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但一定是先大人,后小孩。
如果孩子生病了,父母砸锅卖铁,怎么都有希望。如果自己生病了,连灶台都够不着的孩子,能怎么办呢?
所以把自己的保障做好,才是对孩子最负责任的。
其次,孩子的保险根本用不了这么贵。
1400块,保障就能配齐:
我放上来的这套方案基本可以通用的,如果有其他需求,还有很多好产品可以替换、调整,但价格也就在1500左右。
再看看上面那款“拖家带口”的保单,保障重复、保额共用、保费上天。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我的方案都是定期,人家是终身。
这么说吧,30年前的10万块钱跟现在的10万块钱,实际价值一样吗?现在的50万保额放到30年后,还一样够用吗?
所以如果孩子比较小的话,保险是在孩子长大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到孩子自己有了经济能力后,完全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自己去配置更合适方案。
就算重疾险换成多次赔付拉长保障期至70岁,保费也只在3000左右:
怎么说呢,孩子的保费到5000块几乎可以算是顶尖配置了,超过5000就是不合理的,除非你家里有矿。
坑二:一张“十全大补”保单
很多人想买保险,一接触发现,哎呀怎么这个险种那个险种的,麻烦,有没有什么都保的产品?保险公司看到这种需求后,投其所好的推出了所谓“一张保单保所有”的产品。
生死寿险、重大疾病保险、医疗费用报销、意外险,啥都有,甚至是有病赔钱,没病返钱。广大群众一看,这多省事,什么保险都有,这么多种,保费贵一点也没关系,还省事了,买。怎么说你好呢。
我们来看看所谓大而全的保单:
咱先不纠结每种保障里面的具体内容,就只看这些个险种。
两个寿险,一个终身寿险为主线,一个必须附加的定期寿险;
两个意外险,但实际上就是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两项保险责任拆分成两种;
一个必选附加的终身重疾险,最多可以附加5份;
加上花里胡哨的保费豁免。
首先来说主险,对于孩子来说,两份寿险的作用是什么?
父母想要的是孩子健健康康长大,买保险是为了生病有钱治,而不是为了要孩子的身故保险金。
其次孩子都已经去世了,这笔钱对孩子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孩子根本不需要买寿险,更别说两份了。
还有一点就是,未成年人的身故保额是有限制的——10岁以下不超过20万,18岁以下不超过50万。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那份定期寿险的保额是20万。主险51万保额的终身寿险,就是明摆着让你多掏一份钱。
因为终身寿险的51万保额,跟重疾的50万保额,是同一笔钱。
表格应该看得更明白,多花了一份终身寿险的钱,还没买到保额。
再回头看上面给孩子做的只要1400块的方案,坑在哪里,还不明显吗?
其次看重疾险,既然是少儿重疾险,那我们就关注一下对少儿重疾的保障怎么样。
恶性肿瘤类总发病率占了一半以上,为Ⅰ级保障责任;Ⅱ级为单种占比第二高的疾病;Ⅲ级中所有疾病的发病率总和为9.4%。
所以在少儿重疾险的保障责任中,对少儿重疾的保障程度应该是Ⅰ级为第一梯队,Ⅲ级为第三梯队,重视程度递减。
接下来我们来看几款产品对这些疾病的覆盖情况。
这些高发的少儿重疾中,少儿平安福不仅没有全部覆盖,覆盖的部分也非常鸡肋。
前两个梯队只有白血病是重疾+特定重疾保障,剩下三个都在第三梯队,双重保障都给了发病率低的部分。
以上这两个问题其实只要稍微了解一下保险,认真读一下保险条款内容,就能看出来点问题,不说能弄明白,起码能发现问题。
但是一旦钻进“一张保单保所有就是好”的牛角尖里,就很难注意到这些问题了。
所以朋友,不要相信什么“十全大补保单了”,花点时间,看清楚你到底买了啥。
坑三:返还型保险,怎么都够本
不买保险没保障,买了吧,怕不出险,保费打水漂了。
正纠结呢,怎么办?
于是就有人来给支招了,买返还型啊,有病赔钱,没病把保费退给你。那就买吧,反正到最后退给我,还是我的钱。
清醒一点,保险公司又不是做慈善,保险给你免费用。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好事呢?我给你举个栗子你就明白了,我这里列了两款重疾险,一款返还型,一款消费型。
返还型的保费比消费型的贵了一倍还多,保障却比消费型的差(表格里标注红色的是有优势的)。
那它贵在哪里呢?就贵在70岁返还已交保费上,给大家一种“免费用保险”的错觉,好像占了保险公司便宜似的。
但是你要考虑一下,这个返还真的划算吗?返还的这笔钱在40年后,实际价值还有多少?
我们先算算看。
我们把这款返还型保险每年的10750元保费分成两个部分:
纯保障部分,姑且不论保障内容是否对等,就假定纯保障部分的保费和康乐一生2019一样,是4940元/年。
增值部分,总保费-保障部分=增值部分。那么安*保的增值部分就是5810元/年。
按照安*保的返还来看,最后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把多交的5810元保费专门用来理财,就按3%的复利来算,最后能拿到37万多,保险保障也同时有效。
而所谓的返还型保险,理赔和返还只能二选一,而且3%的复利都达不到。
比如说保到70岁没有出险就返还,但是很不巧,在65岁出险了,你申请理赔,就不存在返还了,这不就等于花了两倍的价钱买了一份只值一半价钱的保险吗?
很多时候返还型保险都是保险公司顺着咱们自己的心意在哄我们开心而已,即使最后理赔的金额超过了你交的保费,你可能觉得也不算亏,但是保险公司早就拿着你多交的保费赚了更多的钱了,它们更不亏。
所以啊,咱们还是老老实实买消费型,把省下来的保费拿去投资不好吗?你说不会投资,存银行也行啊。
坑四:只买了理财险
即使大家对各种产品了解不多,但是说起“开门红”大家应该听过的吧。
从当年10月到次年2月,保险公司们会推出一款“开门红”,这些开门红产品一般都是分红险、理财险,这些产品的销售额能占保险公司全年总保费额度的40%以上,所以在宣传的时候都是不遗余力的证明自己的产品收益率有多高,让客户深深感觉错过这款产品就错过了发家致富的机会。
一个是花钱赚钱,一个是花钱去保障还不知道会不会发生的事情,大多数人选择前者是可以理解的。
但其实我们更需要的是后者。
很多人选择开门红、理财险、分红险的原因都是因为看到了它的高收益。
然而大家没有看明白的是“保证收益”和“预期收益”。
上面两款产品展示的都是保证收益部分,高的也不过2.37%。
这个收益率,还不如把钱存到银行:
银行的五年期存款利率都有2.75%,而且不存在风险。
保证收益是保险公司承诺的、无论如何都能给你的那部分收益;预期收益则包括了“不保证收益部分”。
不保证收益部分的收益率是不确定的,要看保险公司的投资经营状况。
这种保险说白了就是保险公司拿着你交的保费去做投资,如果赚的多,给你的“不保证收益”部分就高一些,但相对于保险公司赚到的钱来说,给你分的那些也就是一星半点;如果投资不成功、经营不好,这部分的收益率就会很低甚至可能没有。
另一方面,购买年金险、分红险等理财险产品要占用的预算很高,能分给保障型保险的钱就更少了。
收益率低、价格贵、影响保障,这才是买理财险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的地方。
一定要在配置好保障型保险后,再去考虑理财险。
坑五:保险一定要大公司的
就像买什么东西都偏向老字号和大牌子一样,很多人在刚开始接触保险的时候,都会选择“有名的大保险公司”。
但是买保险,它不一样。
老字号的吃食可能有秘方,就是比别家好吃;老字号的物件可能有家传的手艺,就是比别家的耐用。
但是保险没有秘方也没有什么家传的法宝,保险是白纸黑字的合同,是遵循《保险法》的规定、接受银保监会的监督规范的东西。
保险的本质就是保险合同上写的那些东西,而保险合同中最基本的、重要的内容,国家都已经画了一个规范圈了,不论怎么变着花样,首先你得有能耐进了这个圈,其次,进了这个圈,你就得老老实实待在圈里,不能乱蹦跶。
1.保险公司成立条件
首先,想成立保险公司,得先拿到牌照。
想拿牌照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保险法》68条
总结一下就是:股东干净、有钱,最少2亿;高层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相关工作经验。
但实际操作起来,条件更为严格。
要求净资产2亿,但在实际中,再多个10倍都不一定排的上号。而且光有钱不行,还得能持续盈利,持续性的有钱。
对管理者的要求也极高,要有战略规划、有成体系的公司管理机制。
即便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想申请到牌照也非常难。因为每年有大把符合条件的人去申请,但银保监会都非常严格的卡着,每年获批的公司都非常少。
所以能获批牌照的保险公司,就没有“小公司”。
2.监管机制
可能在我们看来,保险公司可以分个三六九等,像平安、太平洋这样的是大公司,大家没怎么听过的像安联、瑞泰人寿就是小公司。
但对于银保监会来说,它们没有区别。
无论是平安还是瑞泰人寿,银保监会的监管标准都是一样的,一视同仁。
1)资金运用监管
2)偿付能力监管
偿付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保险公司在最极端情况下是否有能力满足赔付。极端情况比如大型的自然灾害。
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50%以上,在能划分到银保监会“暂时安全”的名单里。
当偿付充足率低于100%是时,银保监会会根据严重程度采取不同措施,如果低于30%,可能就被接管了。
我国首例被接管的保险公司是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当时还没有保监会,所以是被中国人民银行接管。接管原因是永安的注册资本为6.8亿,但实际出资不到1亿,不满足《保险法》规定的2亿。
在这之后,国务院成立了保监会。
2006年初,保监会发现新华人寿2005年度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只有61%。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新华人寿董事长在8年间挪用公司资金130多亿。2007年5月,保监会接管新华人寿,先按5.99元/股的价格收购了共38.815%的股权,在2009年11月按照8.7元/股的价格整体转让给中央汇金公司。
在2011年,新华人寿上市,是国内首家A股+H股同步上市的保险公司。
新华人寿也不算小公司吧,也是被保监会接管过,但是接管完也不耽误上市。
说这些就是想告诉大家,保险公司是非常安全的,背后有国家兜底,有银保监会看着,每家公司都一样。
3)再保险机制
再保险就是保险公司给自己买保险,把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摊给再保险公司。
再保险主要是为了应对突发的、极端的情况。
比如因为疫情原因被推迟至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
每一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都会收到奥委会约10亿美元的投资。因此会向保险公司购买7-8亿美元的保险。
如果发生赛事取消、推迟等状况,保险公司就要进行赔付。但历史上奥运会只停办过3次,第一次因为一战,后两次因为二战。所以除非是世界性灾难,奥运会都不会取消,也从没有过推迟的前例。
这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几乎是稳赚不赔的。但保险公司的风险意识不允许他们高枕无忧,像奥运会这种世界性的大型赛事,一旦要理赔,多牛*的保险公司都得心疼的肝儿颤。
那么保险公司就可以通过“买保险”来转移一部分风险,把风险分摊出去。
所以保险公司背后还有“再保险”。
即使我们做最坏的打算,保险公司倒闭了怎么办?
保险公司倒闭对于客户保单来说,没有任何影响。
即使保险公司真的倒闭了,银保监会要求该公司与其他有能力接管的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把保单和责任准备金转让给别的保险公司。如果这个保险公司的烂摊子自己找不到人来接,保监会也会指定一家保险公司来接受转让。
我们的保单合同、享受的保障,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3.关注保险本身
我们要的是产品能给我们带来的保障,说白了,我们就是买那张保险合同。
不管是哪家公司,只要保障内容好,那就是好。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家大饭店,做的饭又贵又难吃,但是装修的很漂亮又舍得花钱打广告,名声比较大。
你会因为它的名声而天天花很多钱去吃难吃的东西吗?
反正我是不会的,毕竟我不是土豪,大多数人想要的是实惠又美味,价格和价值对等的东西。
所以我们买保险的时候,真正需要关注的有三个方面:保险条款、赔付条件、价格。
1)保险条款
保险合同上白纸黑字的保险条款,才是我们花钱真正要买的东西。
能享受什么保障、什么能赔、什么不能赔、能赔多少,都看这张纸了。所以在买保险的时候,听别人说破嘴,不如自己好好看看保险合同。
2)保险责任
在几大险种中,最容易有猫腻的就是重疾险了。
因为重疾险保障几十、上百种重大疾病,除了银保监会统一规定的25种以外,剩下种类的重大疾病、轻症、中症就由保险公司发挥了。
人家保险公司有专业人士,真想蒙你,咱们普通人还真不容易识破,毕竟各行如隔山。
这个时候就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了,术业有专攻, 专业的事就给专业的人来干吧。
3)价格
价格的合理是相对于该产品的价值来说的。
比如多次赔付重疾险的价格比单次赔付重疾险的价格贵很多,但是这是值得的,跟这份产品能带给我们的好处是对等的,所以这个贵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也不是说大保险公司的产品更贵就是坑,要看贵在哪里。
我们看上面这两款产品,*寿福比妈咪宝贝贵了一倍,贵在哪里呢?
妈咪宝贝附加重疾二次赔付后,重疾不分组赔两次,*寿福赔1次;
妈咪宝贝中症赔25万,不分组赔2次,*寿福没有中症保障;
妈咪宝贝轻症赔15万,不分组赔2次,*寿福赔10万,赔1次;
妈咪宝贝18种特疾赔50万,5种罕见赔100万,*寿福15种特疾赔15万。
所以贵在哪里?
贵在身故责任上。身故责任对于孩子来说有用吗?我们给孩子买的重疾险是为了要看病钱的,不是为了要身故保险金的。
而且就算是保终身,等到60年、70年、80年后拿到这50万身故赔偿金,到那个时候的50万还是现在的50万吗?
如果贵在保障内容上,中症轻症赔付比例更高、涵盖的病种更多,特疾和罕见疾病额外赔付的额度更高,那么我相信没有人会去吐槽它的贵。
所以我们不是一味的说大公司产品贵就是坑,也不是一直吹捧小公司又便宜又实惠。
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是保障是否齐全、性价比是否合适。
总结一下就是,买保险,公司大小不要作为重要因素。
家庭保险基本配置遵循:社保+四大险种+其他。
社保全家人都可以买,也都要买。
四大险种即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定期寿险。四大险种的选择上,家庭成员各有不同:
爸爸妈妈作为家庭中的支柱角色,四大险种都要买。如果爸爸妈妈有一方在家中照顾家庭,那么定寿可以根据情况决定少买或不买。给家庭的经济支柱配置上适当的定寿保障。
宝宝只用买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就可以了,不需要买定寿,浪费钱,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根据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来决定。意外险一定要买,重疾险对于年纪比较大的老人来说,价格会非常贵,而且能买到的保额有限。另一方面还容易因为过不了健康告知而无法正常投保,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防癌险。
百万医疗险能够买就买,无法购买可以选择防癌医疗险。
但是不要给父母买寿险,价格贵、保额低,且没有意义。
保险方案也是要对症下药的,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同,不可能一份保单所有人通用。其他是指在基础保障配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家财险、教育金等这类财产险、理财险。
更多保险问题,咨询专业老师快速解答
进入微信搜索微信号:bx33358(点击复制微信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