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保险公司就特别喜欢出理赔报告,以体现一整年的高光时刻,赔得多,赔得快,赔得好。这2020年还没结束呢,数据还没完全出来,大家都有点按捺不住。这不,某安发布了2015-2019年的理赔报告,先来满足一下大家的胃口。嗯,这就是大佬风范
数据
我看一下这篇5年时长的理赔报告,发现个特别有趣的数字,一时间不知道说啥~
41-60岁人群,次标体承保仅有3.7%,93.3%都是健康体承保。
结论说:随着年龄增长,次标体承保占比提升明显。
顺便看一下提升了多少,18-40岁青年次标体也只有2%,0-17岁次标体也只有0.9%。从0.9%到2%再到3.7%,嗯,这提升幅度真明显。
真相
我特意找蜗牛的技术gg拉了一下蜗牛41-60岁人群从2019年到2020年11月8日的核保数据,发现:
每100个41-60岁的人当中
不需要特别告知的仅有41个
需要告知的有59个
告知后能正常买的只有31个
需要除外或加费的有10个
拒保的有18个
很多人的体检报告都不止一项两项异常,颈椎病、高血压、贫血、胃炎、结节、青光眼等等,一大堆异常。
呃,难道健康的人都跑去了某安买保险?而健康异常的人都来找蜗牛买保险?
再看看身边41-60岁的人,哪个身体没点毛病,体检报告没点异常?三高、结节、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满大街都是。
体检报告有异常,除外、加费都是常见的次标体承保方式。
年轻人的体检报告,都一堆异常,更何况是41岁以后。
以上海白领体检异常率为例,从2014年到2018年,上海白领的体检异常率是逐年攀升的,2018年体检异常率高达98.75%,四舍五入都去到99%了,体检项目完全正常的人数不到2%。也就是说,每100个人中,就有99个人体检异常~
数据来源:《2019上海白领健康指数报告》
而且无论男女,70%以上的白领有存在不健康的习惯,像熬夜、抽烟喝酒、饮食不健康的人群,一抓一大把。
(蓝色:男性;橙色:女性)
现在的人,普遍是一边作死一边怕死,一边办健身年卡一边当快乐肥宅,一边啤酒小龙虾撸串走起,一边枸杞红枣水泡起;一边觉得自己身体倍棒吃嘛嘛香,一边每年全面体检,然后不敢看体检报告,生怕查出点啥。。。
扎心的是,大多数情况下,真的会查出点啥(不敢打开的恐怕不是银行卡余额,而是体检报告)
体检的普及以及体检手段的进步,相比以前简单查个血常规、肝功能的基础版,现在的体检可谓花样百出,体检项目全面精细,对健康隐患的检出率不断提升。一体检一个准,多多少少会查出些毛病。
核保
在体检异常率攀升,以及众多保险收紧健康告知,核保政策变严格的大环境下,次标体承保率上升是大趋势。
对于保险公司的核保标准来说,但凡有个息肉结节,大概率除外。
即便医生说小问题,不碍事,不需要治疗,即便当下看起来没啥风险,保险公司都会非常看重,毕竟保险保的是未来的风险,而“小问题”的存在,无疑会提高未来发病的风险~
买保险要做健康告知,体检报告有一点点异常,都会引起保险公司的注意。如果不做健康告知,即便蒙混正常投保,也容易埋下后续理赔纠纷的隐患。
那么,为什么41-60岁人群,次标体承保仅有3.7%?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什么原因呢?什么原因呢?
是保险公司特别关爱这个群体,明知道有风险也承保?还是说全中国特别健康的人都去某安买保险了?要不然呢,就是没做好健康告知,或者做健康告知的人寥寥无几?
随便翻了一下关于健康告知的留言,大家品品~
深思
我们的行业,为什么形象会这么差?为什么总被吐槽理赔难理赔慢?为什么保险公司总能找出茬来?
最大的原因就是,健康告知没做好,90%以上的理赔纠纷都是因为没做好健康告知。
而从保险公司的数据来看,离做好还远着呢。
那么,没做好健康告知,又是什么深层次的原因造成的呢?
真的是保险公司不靠谱吗?还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不靠谱?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最后
说实话,现在在线上买保险靠谱多了。
线上买保险,所有的流程全程可回溯。
但是在线下,哪有什么全程可回溯,以前到底有没有告知,连个证据都找不出来。保险公司只认白纸黑字,谁让你签了名呢。
互联网的发展,有监管的支持,其实保险对于消费者的保护是可以做得更好的,举手支持。
更多保险问题,咨询专业老师快速解答
进入微信搜索微信号:bx33358(点击复制微信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