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卡安全再起波澜。近日,上海陈先生的信用卡就凭空蒸发了16万。但令人奇怪的是,陈先生是信用卡攥在手里,密码记在心里,即便是这样也被坑了。
几天前,上海的陈先生收到一条银行短信通知,说他的卡,在境外有一笔近2500英镑的消费。由于卡在身边,陈先生马上想到,可能是被人盗刷了。于是马上致电银行。
就在陈先生和客服人员电话沟通的四分钟之内,他收到了四笔消费记录,加上之前的第一笔,共被刷去了16万元人民币。
陈先生这种情况可能是银行卡被克隆之后,在境外消费导致的。业内人士分析,即便是卡不离手、密码不外泄,信用卡仍有可能被盗刷。其中的关键就是我们信用卡背面的后三位数字。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自己不知道信用卡背后的几个数字到底有什么用。
这三个数字叫CVV码又称“后三码”,算是信用卡的“第二密码”。在使用信用卡时,有两种交易方式,一个是“过卡交易”、另一个是“离线交易”。
我们要注意的就是这个“离线交易”,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在持卡人预定酒店、机票,或者网上支付时,只提供信用卡账号和“后三码”后,不需要密码就能完成支付。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自己根本不知道信用卡还有这项功能,“仅凭卡号等卡面信息,信用卡竟能被消费,实在太不可思议了,也太危险了。
工商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表示,目前人们对CVV后三码的保密意识相当薄弱。只知道保护信用卡密码,而对“后三码”了解甚少,“保密工作”更加谈不上。
现在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这点,在获得持卡人信用卡号、后三码后,在国外网站疯狂网购。另外,“后三码”也是防止卡被“克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