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危机或许就在前方,这决不是“危言”

《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出炉,信用卡期末授信总额为15.81万亿元,应偿信贷总额为6.98万亿元,授信使用率为44.13%。而作为信用卡风险中,具有代表意义的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已经达到了797.43亿元,较2018年末的环比增长了1.12%。从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这一指标十年的走势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2019年第一季度数据已经达到2008年的22倍,而同期的发卡量却只增长了9倍。


image.png

2008-2019年第一季度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亿元)


“过度授信”“多头授信”提升逾期风险


在2008年,曾经应某经济刊物邀请撰写了《金融风暴会引发中国信用卡危机吗?》一文。在文中,根据当时的市场背景下,尽管信用卡市场已经显现出一些跑马圈地引发的乱象,而且当时美国刚刚爆发了金融危机,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信用卡危机也硝烟散尽不久,但是就中国信用卡市场的整体规模而言,爆发风险的条件尚未具备。

 

十年来,中国的信用卡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信用卡发卡量接近10亿张,流通卡量接近7亿张,交易总额达到了28.7万亿元。根据报告中统计,信用卡人均数量为0.49张,但是由于信用卡的特性决定,并不能以中国全部人口总数作为基数来统计,因此信用卡的目标人口数量大致仅为4-5亿左右,以此来计算的话,实际上早已达到人均多卡的局面,这也是信用卡为何存在着“多头授信”带来巨大风险的背景。

 

从事信用卡工作二十年,不仅见证了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同时也清楚地看到了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阴暗面,很多人的办卡观被贪婪所扭曲,没有将信用卡当做自己生活中的“帮手”,只追求信用卡的额度、套现,不顾自身条件的权益等等,也因此陷入囹圄而成为“卡奴”。

 

“卡奴”一词源于台湾,台湾金融主管部门将无力偿还银行最低还款额,且连续3个月未能还款的人定义为“卡奴”。现阶段国内“卡奴”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使用信用卡套现,或大量申请网贷,用于过度消费,或用于所谓的网络P2P等投资,最终由于自己无法承担过度消费引发的欠款,或投资失败等诸多原因,陷入“以债养债”的恶性循环中,严重者就导致资金链断裂而无法偿还信用卡的欠款。

 

很多舆论将“卡奴”现象归罪于银行过度发卡,使很多没有足够支付能力的人也拥有信用卡。的确,发卡银行是需要反思这些年中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而降低了发卡风控条件后过度发卡、过度贷款的营销,让一些经济能力不足,或信用不良,或心术不正的人获得信用卡或贷款,为发卡银行埋下了风险的伏笔。但是,有些持卡人陷入“卡奴”的泥沼,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自身的消费观和经济能力把握不够,过度购物、违规套现投资所造成的。

 

前几年接到过一些陷入逾期泥沼的持卡人咨询,一般也就几万元的逾期,理由也比较简单就是过度消费。而现在接到的咨询中,逾期金额都是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用途却是五花八门。他们咨询中多考虑的是如何能摆脱银行催收,如何能低成本套现、小成本养卡等问题,却无人想着如何提升自己的收入,多用信用卡的权益、少负债少逾期,这些人对于信用卡或贷款逾期欠款的心态让人难以理解。


image.png


这些年,听到最多的咨询就是如何办高端信用卡、大额信用卡,以及如何提升额度,似乎办卡就是为了“额度”,如果问一句“办信用卡就是为了额度吗?”,得到的回复一定是:不谈额度,信用卡又有什么用?有些人甚至连信用卡的基本功能都说不清楚,却绞尽脑汁钻研如何能办到大额信用卡,四处寻求提额“攻略”,当然,再高额度信用卡也不过是他们套现的工具,有些人因为套现陷入“泥沼”后,却又来抱怨银行为何不顾一切发卡、放水给额度,始终不从自身寻找原因。


image.png




信用卡的多头授信势必造成持卡人的信用膨胀现象,从根本上增加了发卡行的信用风险。信用膨胀是一种经济现象,银行向个人提供贷款,意味着可能让受款人得到了超过自身支付能力的一种购买力,同时还意味着受款人应该具备对这种购买力的偿还能力。

 

贷款额度应该与受款人的工作与生活情况、经济状况等因素对受款人的影响密切相关,与受款人的偿还能力形成一定合理的比例,对于贷款方的银行才是相对比较安全的。而如果出现了在受款人的工作、生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没有比之前条件有更佳改变的前提下,由一家银行过度授信,或者多家银行多头授信的情况,就会让受款人出现信用膨胀的现象。

 

一些人受到各种物质消费的诱惑,甚至认为信用卡套现或现金贷款用于投资可以“挣大钱”的心理下,办理了多张信用卡,还要申请多种现金贷款。然而,任何借的钱都是要还的,这类靠借钱还款,或者采取养卡的方式来延缓债务的方式并不是健康的用卡行为,一旦投资失败或资金链断裂,持卡人就会深陷信用卡债务危机中。


image.png



“信用卡危机”风险仍在加剧


在发卡数量持续上升时,信用卡违约风险也在不断上升。2008年时,我国信用卡应偿余额仅1600亿元,到了2019年一季度,历经十年发展后,信用卡应偿余额已经达到了6.98万亿元,较十年前增长了43倍,远远大于信用卡贷款总额16倍的增长速度,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是2008年的22倍。

 

本人接到的一些咨询中,很多信用卡逾期持卡人来询问逾期后该如何处理,通过对他们做的简单咨询后得到的结果看到,他们不仅用尽信用卡额度,有的甚至还借贷了信用卡的现金贷用于投资,最终换来了失败的结局招致无法归还欠款。甚至有人已经毫无底线地直接在私信中提出借款用于归还欠款,让“上有老下有小” 这一古老的传说继续流传。这些统计还只限于信用卡,如果计算上其他网贷产品的借贷金额,恐怕逾期形成的个人金融风险已经很可怕了。


image.png


面对眼下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大量的网贷爆雷,造成通过信用卡套现或借贷资金进行投资的持卡人投资失败形成恶性循环,信用卡的半年逾期未偿还总额还会继续大幅上升,特别是从2016年开始加速增长,三年分别增长了150亿、130亿和120亿元,目前已经接近800亿元。

 

要想不陷入“卡奴”的命运,就必须树立量入为出的消费心理,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杜绝一切奢侈和冲动性消费,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和日常消费,制定出合理的财务规划。同时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实现收入增加的目标,而不是拿信用卡来应对生活。


“共债风险”下的“信用卡危机”


如果说十年前,笔者对中国爆发“信用卡危机”还认为时机未到的话,而今天对“信用卡危机”爆发潜在的可能性已经有些瑟瑟发抖了。过去信用卡的风险还比较单纯,只是本身是否欠款逾期,如今信用卡危机的爆发已经与“共债风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信用卡的风险可能已经不是用卡本身所引发的,而是由消费金融、P2P、网贷等渠道共同构成,一旦其它渠道被严格监管和整治,最终压力都会落到信用卡业务上,这对于信用卡的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比而言,信用卡由于出自商业银行,受到行业规范的约束,要比其它消费贷款的管理更为规范。因此,一方面要整治和肃清大量打着互联网金融创新概念下带来的行业乱象,另一方面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理念也要有所提升,不要再以“提额”作为挽留用户的手段,对于违规用卡严格监控并予以降额、停卡等措施,同时还应提升信用卡运营理念,从过去产品、营销、风险等业务流程的割裂模式向“产品-营销-风险”一体化模式转变,将场景营销、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一并纳入到信用卡业务链条。

 

如今,信用卡风险就如一把“达摩克利斯剑”悬在头顶,如果不加重视,韩国和台湾地区爆发过的“信用卡危机”会随时有可能掉落,这绝不是“危言”,而是“警钟”!


- 正文结束 -
首页 信用卡 其他 信用卡危机或许就在前方,这决不是“危言”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微信号:

点击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