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鉴宝,保护钱包


1


相信对大部分00后而言,鉴宝这个词挺陌生的。


但是对于我们80后90后的老人而言,一提起这两个字,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位手持大锤的发福中年人。


不要误会,这次说的不是罗老师,我们说的是鉴宝,不是西门子。


我说的是王刚老师。




一个鉴宝节目之所以能跟锤子挂钩,是因为节目效果都是锤子敲出来的。


鉴宝本身有真有假,真的给个财务自由,假的给个轮回自由。


什么叫轮回自由,就是直接一锤子给砸碎。




真有花大价钱收了宝贝的藏主,王刚老师咔一锤下来,失魂落魄。


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能用眼睛喊救命喊得那么大声。


你又不能跟王刚老师拼命,他手上还有锤子呢。


但偶尔也有失手的时候,有一次一个一人多的大缸被鉴定为假的,王刚老师就陷入了砸或者不砸的困境中,不砸的话,这节目算完了。


砸的话,今天啥也别干了,就光砸缸了,这期节目也算完了。




2


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看鉴宝,主要喜欢看王老师砸古董,长大后我才知道这不是热爱文化,这就是幸灾乐祸。


人类的快乐就是建立在同类的痛苦之上的。


很可惜的是,这款鉴定节目因锤子而生,也彻底让锤子送走。


王刚老师这锤敲了很多年,终于敲到了一个价值两个小目标的真古董上,节目落幕,王老师带着锤子归隐江湖。


走上了接小广告以及上综艺还债的救赎之路。


希望锤子没事儿。




虽然鉴宝节目没有了,但是鉴宝这种行为终究折射着人最原始的欲望,当代年轻人谁不想捡漏珍品,一夜暴富呢?


所在在直播时代,鉴宝这种传统艺能也应势抬头,走势火热。


大大小小的直播鉴宝平台、节目层出不穷,要鉴宝的人太多,鉴宝师傅和宝都多少有点供应不足,于是鉴宝直播惊现了以下神奇景象:


“师父您给估个价吧?


“五十万左右,这个是我目前看过品相最好的手镯。“


宝友松开手露出一截胶皮管,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除了开房式鉴宝之外,同样兴起的还有逛街式鉴宝。


主播主打鉴宝高手人设,出没在各大古玩街地摊上,硬生生的将售价八万的古玩划价到三十,开开心心地拿回家熔炼再塑,剩下几个小时内,都是对古董的再加工刨洗过程,观众们反而看的乐此不疲。


没有捡漏古董,就自己造个古董,非常合理。


尤其考虑到价格,更是性价比爆棚。


上次看到个乾隆年间的iphone,我差点就拍下了。



3


在直播时代以前,古玩是个对新人很不友好的行业。


只要你面目和善,钱包胖瘦合适,那你的古玩收藏之路一定是波霸上蹦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生坑(刚出土)”、”熟坑(出土已久)“、“小千(一到三千)”、“中万(四到六万)”,江湖人士熟练使用黑话唬住新手们,然后再用检测费、出关费、展览费、海外拍卖费等多种费用收割韭菜,套路繁多,防不胜防。


新手欢欢喜喜入了行,骂骂咧咧出了门。




线下古董市场里,总有面色紧张的人会拉着新入行的韭菜,我这里有工地上挖出来的生坑的宝贝,您看收不收?


宝贝上的土是新的,卖宝人脸上的汗是真的,宝贝是冷的,心的滚烫的。


韭菜们自以为抄了底,然后鉴定时发现瓶子是宋的,玉器是明的,镯子是清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坟他何德何能啊。


总不能是清代和明代的盗墓贼栽到了宋代的墓吧。


那可太划算了。



又或者是花式繁多种类齐全的琥珀简单粗暴地摆到韭菜面前,琥珀里不但有蚂蚁,有飞蛾,甚至有在地下憋了九年,刚爬出土就又给裹上的蝉。



(有机玻璃花式教韭菜做人)


直播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微妙的平衡,不不不,我不是说市场变好了,我是说割韭菜的方法更加锋利了,减少了被割人的痛苦。


本来地摊上写着“夏“字的土陶大碗,大爷真能当作“夏商王朝“的宝贝十万块卖给路过的韭菜。


现在镜头都杵到大爷脸上了,大爷只能含羞带臊的摆出剩下写有“春”、“秋”、“冬”的三只碗,一套十元。


不少直播鉴宝节目通过这些假货撑起来大半的节目效果,大师们一顿吐槽假的离谱的宝贝,嘻嘻哈哈看直播的同时,鉴宝大师们的形象水涨船高。



大家欢欢喜喜的看直播,开开心心的在平台上买古董。这个师傅都这么打假了,那这个平台一定真实可靠,这个思路无懈可击。


甚至产生了一丝丝幻觉。


“我上我也行?”


韭菜们以为自己脱离了被收割的苦海,没想到是在反向划船,专业人士的收割才刚刚开始。


只要你敢买,收割者就有一万种方法让你身体钱包双重干瘪。




4


往小里说,直播鉴宝这事儿,本身就不靠谱。


隔着屏幕一扫就能辨出真假,那造假人士第一个不答应,你们这些鉴宝人士能不能稍微尊重一点专业,我们造假行业的常见对手是各类价值千百万的检测仪器,而不是你的手机摄像头。


用碳十四鉴定古董材质?瓷都造假圈人士笑了,专门收了有款的老瓷碗,再在上端用特定年代的材料改制成瓶,再在土中埋上一段时间做旧,过机器检测不是难题。


喜欢家具也好办,真品锯开拼接成两套家具,配合卖宝人声泪俱下的精品故事文案,行家走眼也不足为奇。


作伪的奥义是半真半假,线下鉴宝都存在着走眼的可能性,线上鱼龙混杂的专家团队,在光线不同的环境中不经手一扫便知真假,这本身就很fake。


这就和有人担心小偷伪装成业主叫开锁师傅一样,哪一个合格的小偷不会开锁,还得请师傅?


你可以侮辱我的人,但是不能侮辱我的专业。



说到底,古董行业钱来得太快了,贪婪是驱动人行恶的源动力。


一些和田玉稍加染色,即可当作五万元一串的籽料卖;


新的汝窑砸碎了做旧,一片便值几千元。


甚至有专业人士打起了同行的注意,做旧的瓷器放到外国拍卖,自然会有国内同胞花百十万买回去。


造假只是割韭菜的第一步,专业人士会明知是假的情况下,还会骗那些不懂行、又急于套现的收藏者鉴定、拍卖,收取巨额拍卖费用的10-20%作为拍卖费用,以年为单位吊着收藏者,吃干抹净,还要敲骨吸髓。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做事情稍微嚣张点,社会点。




5


往大里说,古董这个行业,真当存在价值吗?


古董和文物,是两码事,价值和价格,也是两码事。


文物珍贵的是背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而不是它的经济价值真的就有多高。


文物被放在博物馆里典藏展览,教育下一代,亦或者记录一段时光几度夕阳,这是很有价值的事情。


没有人会想砸碎博物馆里的防盗玻璃,偷走元谋人的头骨卖钱,对不对?


文物有的是价值,不是价格。




一旦涉及到价格,开始谈古董,那就有点玄学内味了。


一块玉被夸的天花乱坠,十万块卖给一位萌新,等萌新把玩够了,半价都没法退回去,三折都难。


买房买车时,也很难用古董瓷器、古董手串、古董家具去抵,人家只收人民币童叟无欺。


你把玩的古董,很难有一个明确具体的价格,它们的价格仅限于民间倒卖。


至于鉴定师行业更是鱼龙混杂,行业也没有明确的鉴别规章制度,不同的鉴定师甚至会对同样的古董完全产生截然相反的鉴定结果。


啥叫硬通货?


明码标价往回收的东西,才叫硬通货。


黄金,超市卡,茅台。


假如你买的东西不能直接卖给卖家,你就别谈价值了,这就是消费,自己买个开心就行了。




那你说古董动辄几千万几亿的拍卖价是咋回事儿呀?


你想想看,一件古董,在拍卖行中被买家以几亿的价格拍下,扣除相关费用后,这些钱可就是卖家的正当收入了。


拍下来的古董的钱,是来自哪里的?


这件古董是真是假,还重要吗?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市场范式价格的产品,才是最有用的。



6


聪明的年轻人正在鉴宝,更聪明的年轻人正在成为大师。


不是建议大家去搞古玩,玩收藏,而是“鉴宝”二字本来就很具有惊醒意义——看得多了,才能够鉴别优劣,不做韭菜。


直播鉴宝这事本身就很值得玩味,一位素不相识谁都可以做的鉴宝师,对一件价格不明确的宝物鉴定价格,最终流量归了平台,可能还要收点手续费。


古董厂商在平台怒刷销售额,鉴宝师收获了名气和业绩,因为直播鉴宝而买宝贝的人叫什么?


喊出你心中的那个答案,大声些。




当一件事情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帘,而且愈演愈烈,与你的钱包存在挂钩的可能性,那背后一定有想要获得利益的推手。


直播鉴宝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本质还是聚集流量花式变现那一套,只不过鉴宝二字名头太大,虚晃了一枪,好像有点文化。


直播是个筐,跟共享二字一样,后面加上个词就可以在出道。


直播本身不能让事物变得更加透明,而是吸引无数目光,灯上明做不到,灯下黑倒是更常见。



有趣的是,现在已经有人专门去逗这些直播鉴宝的人了。


我看过一个视频片段,一位收藏者拿着手机对准桌上一个雕刻成猪一样的金蟾问一位文物鉴定师:


“您给看看这是什么朝代的宝贝呢?“


“这不是什么宝贝,这就是现代的工艺品。”


收藏者当场炸了毛,“老师你识不识货?我花了300万呢,人家告诉我这是清朝……啊不民国的!”


真会有人连假的这么离谱的工艺品都看不出来吗?其实是这小子憋着坏呢,只等鉴宝师被套话,说出“清朝”等字后恶意剪辑成视频,用来骗下一位收藏者。


造假者也在借机摇身一变,像极了讨封的黄鼠狼。


当剖析干净利益关系,大家斗智斗勇的乐趣,远比鉴宝真假带来的乐趣更多得多。


互相伤害才是世间百态。


所以要我说, 白嫖就是当代年轻人对待各式骗局的看家本领。


我就看看,不进去。


- 正文结束 -
首页 信用卡 其他 直播鉴宝,保护钱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微信号:

点击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