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医疗保险专项附加扣除是噱头吗?

新个税法修改以来,包括大病医疗保险在内的六大附加专项扣除被认为是极大地降低了纳税人的税负。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不引用法律条文,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基本规定

每个纳税人每年在医保超过15000元之后,可以在80000元的额度内,在次年3月1日到6月30日期间的汇算清缴期间申请扣除应纳税所得,每月不得预扣。没有扣除完毕的,不得向后续年份结转扣除。

翻译成普通话,这段话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到底能省多少税?

请特别注意,并不是可以少缴80000元的税,而是扣除80000元的应纳税所得。比如,你19年赚了20万,扣除每年6万的扣除费用和三险一金的附加扣除后,还剩12万,12万可以扣除8万。你的应纳税所得从12万变为4万。粗略估算,可以少缴税款6000块钱左右。平均到每个月,可以少缴税款500元。一个月500元,在真的得了大病的时候,减税的获得感强烈吗?500块钱,到医院能治什么病?

2、是不是什么药都能买?

不是的,必须是医保超过15000元之后,才能享受此项扣除。所以,我们在电影《药神》里面看到的购买仿制药的情况,因为没进医保,所以都是不能享受此项扣除的。如果你没有医保,那当然就更没有资格享受了。

3、看病的当月可以扣除吗?

19年起,小明每个月在上海看病,每月10000元。小明每个月能把看病的付费凭证拿到单位扣除吗?不可以,小明必须正常的预扣预缴,必须和没生病时候一样,该交多少税交多少税,必须挺过19年,到了2020年参加汇算清缴时才能扣除。至于这种患大病的纳税人能不能扛到次年,有没有能力和精力、财力,亲自或委托他人汇算清缴,真金白银的把税退回来,则不在政策的考虑范围之内。

4、19年的医疗费没扣完的能接着扣除吗?

19年,小明看病共用掉20万元,后面每年都是20万元,小明可以把每年8万的额度以外的支出用到下一年度吗?不可以,必须每年清零,重新开始计算。小明每年的看病费用都是真实的,负担越来越重,应当受到的关注更多才对,为什么不能结转呢?因为新个税法只抄了企业所得税法收入部分的规定,扣除部分没有抄袭。如果你是企业,你的损失就可以结转扣除了。为什么你不是企业呢?

这么大的一个礼包,纳税人为什么就没有获得感呢?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的一天,包括财税政策的制定者,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在人生最脆弱的时候给些实实在在的关怀呢?

timg (12).jpg

包括:

① 罹患重疾后,长期治疗费用;

② 治疗期间无法工作,但是家里的生活开销,负债只多不少,所以需要收入损失的补偿,

③ 即使康复后可能无法从事以前的工作,职业生涯面临转折,收入会有太多不确定因素;

④ 为了照顾患者,家人可能花钱请护工,也可能被迫辞去自己的工作专心照护。

②、保险的赔付方式不同

重疾险:赔付型,一旦确诊,符合条款约定,就可以一次性赔付保险的保额,你买200万就会赔付200万,相当于收入补偿。

这笔钱,可以垫付前期的医疗费用,还可以用来维持家庭的正常开支,更可以弥补我们无法工作的损失。

医疗险:报销型,你在医院支付了多少合理的医疗费,需要在出院后,拿着医院的单据才可以报销,不能重复报销和多报,这种产品只是医疗费用的一种补偿,想通过它赚钱是不可能的。

③、保险保障期限的不同

A、医疗险是一年期险种

现在市场上的医疗险,普遍最高的可以续保至80岁或者105岁。

而针对医疗险,存在的风险是:

1、有些医疗险,在未来理赔后或者身体情况变差了,第二年核保很可能就会拒绝你继续续保了,也就是在我们人生最需要保障的时候,保障没了。

2、即使,现在市场上部分产品可以提供有条件的保证续保,但是,未来也不排除因整体赔付率过高以及医疗费通胀变化的影响,把产品停售了,而现在市场上的医疗险都明确写明,产品停售后,不再接受客户续保,因此,未来有太多无法确定的因素。很可能出现今年投保,明年无法续保的情况,导致自身的保障中断。

B、重疾险是长期型险种

现在市场上主流的重疾险产品,属于恒定费率,都是保障长期或者终身的重疾险,保障期限越长,就意味着越是没有续保的忧虑。同时,现在的重疾险都有轻症/重疾多次赔付、投保人/被保险人轻症、重疾豁免等条款,这些条款对被保险人来说也是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综上所述:“我认为,不管是医疗险还是重疾险,它都是一种风险转嫁的工具,不同的保险产品解决的问题不同。重疾险与医疗险都有自己独特的属性和功能,

百万医疗险,只是作为我们家庭财务止损的利器,却不能解决,后期康复所造成的收入损失和开支倍增的问题。

重疾险,现在真正的功能的是能快速的获得一大笔现金赔付,从而填补看病花费、康复疗养、收入补偿甚至是家庭因为其它问题造成的财务危机等。

医疗+重疾,两者并不冲突,而是一组完美契合的黄金搭档。”

医疗配置建议:

通过今天这篇对于医疗险的解读,希望大家能重新认知医疗险的价值,并且弄懂普通医疗险与百万医疗与高端医疗的各自优点在哪里。

在医疗险配置方面的建议,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点来进行规划,不仅仅是涉及到个人家庭经济情况,还会涉及到产品的保障内容,重点需要关注以下选购要点:

①、续保规则:续保年龄越高越好,续保无需审核,无需健康告知,不因个人身体情况变化或者发生理赔而拒绝续保或单独调整费率

②、保障责任:除了正常的合理保障范畴内容以外,还要看跟住院相关的一些服务保险公司是否保障的更多,例如:门诊手术、特殊门诊、质子重离子治疗等。

③、保费及免赔额:现在市场上的百万医疗险费率整体不一,其次免赔额基本都有5000—1万的免赔额,免赔额越低当然也就越好。

③、增值服务:不同的产品增值服务是不同的, 现在常见的百万医疗险基本上都配备了就医绿色通道(预约挂号、预约住院、专家二次诊疗等)和医疗费垫付(医药费由保险公司或第三方替你先交)。其他像特需医疗、法律救援、术后家庭护理等服务,则看大家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情况,结合产品特点来择优选择。

综上:如果你是经济比较拮据的家庭,我建议是百万医疗作为首要选择,在有能力的情况下,重疾与医疗险一定要同时买齐全,其次,在给孩子配置医疗的时候,百万医疗+普通住院医疗,这种组合可以给孩子比较充足的安全感。

如果你的家庭经济比较宽裕,追求高品质医疗,不在乎产品的价格,只在乎就医服务的质量和体验感,无疑,选择一款高端医疗,一定是你的最优选择。


更多保险问题,咨询专业老师快速解答

进入微信搜索微信号:YKJ6060(点击复制微信号)


推荐阅读:

社保vs商业保险,就是这么一目了然!

商业医疗保险哪个好 重疾险哪个好 

商业养老保险真的能够养老吗:保险公司十大排名


推荐阅读:

职工大病保险怎么报销流程?报销范围有哪些?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能二次报销吗?报销多少?

职工医保大病险包括哪些大病?要交多少钱?

- 正文结束 -

相关产品

我要买保险

专业保险顾问 已为612万人次提供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微信号:

点击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以上内容为马蜂财经意见,仅供参考;如涉及到产品信息及赔付条件,以保险公司最新产品条件具体约定内容及承保政策为准。

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保险问题免费咨询 点击即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