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买的东西,为什么总是超过你的消费能力?

  一年一年飞逝而去,还是那一点点小积蓄,我喜欢的好多东西还是买不起。——郝云《活着》


  一个月工资只有四千,但是你依然会对八千的手机怦然心动。明明知道有很多经济适用车型,但是你宁愿贷款也要买下那辆30w+的进口越野。


  为啥你想买的东西都死贵?为啥东西死贵你还是想买?这并不是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老理儿就能解释的啊!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基本逻辑,小编吃透了几本书,来为大家进行解惑。


  因素一:价格的安慰剂效应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在1955年最早被提出,在心理咨询中经常会被咨询师应用到。而所谓的“安慰剂”,可能是药物,也可能是替代药物的物质、形象、语言或者引导暗示。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相同的一种饮料,以高低两种价格分别出售的时候,收到的反馈也截然不同——以较高价格购买的人,通常都会觉得饮料不错。说直白点,价格的安慰剂效应有一些自己给自己增加满足感的意思,就好像很多让消费者觉得效果明显的高价保健品,其实在医学角度来看,成分和制取水平都很一般。


  因素二:第一印象导致的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同样是来自于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指人们在做出判断的时候,通常会受到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支配,就仿佛有一个沉重的锚,将人的思维固定在了某个地方。


  前段时间霸屏的戴森系列电器,一点都不便宜,可它的产品扑面给人带来的就是满满的科技感、设计美感,也难怪无数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即便是同样的产品,但是你的“一见钟情”已经决定了你的钱包要为更贵的那几个家伙买单。


  因素三:凡勃伦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这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景,因为是凡勃伦最早注意到这种倾向,所以被命名为“凡勃伦效应”。


  同“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一样,哥穿的也不是貂,是身份;哥戴的也不是表,是地位。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于高价格商品甚至是奢侈品趋之若鹜,出现这样的变化并不是说大家都发了横财,实际上还是“争面子”的虚荣心在作祟。


  最后,小编还是要提醒各位,在消费之前,不妨对商品做一个细致的了解,同时参考自己的收入水平,再决定是要“拔草”(取消购买欲望)还是要“拔草”(实施购买行为)。

- 正文结束 -
首页 信用卡 用卡攻略 你想买的东西,为什么总是超过你的消费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微信号:

点击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