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新闻里看到,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了追求片面的经济利益,故意隐瞒收益率等信息,从而误导消费者等相关报道。这反应出保险行业现存的一些经营乱象,尤其是在理财产品的保障与收益方面,尤其需要加重保险理财监管力度,让理财保险回归保险本质。
一、保险的本质功能是风险保障。
在理财产品的实际销售中,经常将理财产品的人身保险功能与投资收益功能相混淆。其实,保险产品的真正属性是风险保障,而投资收益功能的真正承担者则应为银行机构或专门的理财机构。保险姓保,但现在保险却常常处于保险机构与银行机构经营中间的模糊地带。未来监管部门可从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着手,保险公司专司保险业务营销,开发科学合理的保险理财产品。防止存款变保单的闹剧、损失本金过多等现象的再次发生,设置一个科学合理的退保返还的制度。
二、保险从业人员要求门槛低。
虽然近几年保险行业的飞速发展,吸引了一大批高端金融人才等有志之士的加入,但我们仍旧无法忽视,保险营销人员的从业门槛过低这一现象。缺乏专业知识的大爷大妈、责任心不足的大学生等等,保险营销队伍好似变成了一个“大杂烩”。正是因为保险营销队伍的素质不高,才使得很多人为达到业绩增长的目的,不惜以忽悠消费者购买可能并不适合的保险产品。也正因为保险营销队伍其自身存在的这些问题,才使得社会普遍对保险营销人员缺乏信任和尊重。长此以往构成一种恶性循环,保险营销人员接受着社会的差评,而老百姓也对保险营销人员敬而远之。想要改变这一现象,保险公司的管理者需要将眼光放长远,改变营销人员的招聘及培训理念,抓素质、重品质,逐渐提升基层保险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三、广大民众的风险意识不足。
民众被保险营销员轻松忽悠,也反映出广大民众对于保险理财产品的认知不足,风险意识薄弱。不少民众购买理财保险的真实目的就是冲着高收益,而非真正追求保险保障。这就模糊了存款与保险两种产品的性质与职能。所以说,民众的保险意识和风险意识还亟待开发,需要进一步培育和提高。
对于理财险来说,其真正意义或许就在于,用强制性的储蓄,创造出专项资金,来应对未来的必然风险。政府机构或监管部门在引导民众形成正确保险意识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更多保险问题,咨询专业老师快速解答
进入微信搜索微信号:bx33358(点击复制微信号)
推荐阅读: